吾及作為一家專業的設計機構,這么多年來,服務過上百個項目,但每時每刻我們都會思考,客戶為什么選擇設計機構,為什么選擇我們?
最近,看到一個視頻,被視頻中一位老人在街頭的即興鋼琴演奏所觸動,老人沒有曲譜,但她即興的演奏,自然飄逸,將旋律帶到一個令人驚奇的新方向。她彈奏的曲譜沒有名字,但她深情演奏的那一刻,卻深深打動很多人。
設計正如音樂,真正神奇的就是即興創作。設計的專業知識固然重要,但這只是起點,設計之美正是來自于對慣例的突破,創造出乍看起來有點不合規矩的作品,但卻令人著迷。
每次我們詢問客戶想要什么,基本會得到一個常規的答案(不出意料的Brief描述著他們通常期望的東西),但是,當你問到他們心底最想要什么,他們可能也不知道答案。如果只按Brief來,固然可以設計出符合要求的作品,但這樣循規蹈矩的平淡會讓人留下印象嗎?
創意Idea需要耐性、堅持和實踐,但也必然需要承擔風險。創新需要感覺到未來的方向,然后將內心的共鳴流露出來,這樣才能真誠的表達。某種意義上,那些能夠引起我們注意的設計作品,往往都會打破傳統的認知,動搖我們現有的認知。
一個專業的設計團隊必須了解客戶信息,閱讀客戶需求,然后才能進行設計,但最終,突破固定思維的即興創作才是最為關鍵的。出乎意料,引人注目,富于吸引力,但這往往卻不是客戶想要或敢要的。
起初的項目提報經歷,讓我們學會了所謂的“聰明”做法,后來我們每一次創意提報,一定會保留哪怕一個的“安全合理”方案,這樣確實會大大提高方案通過率和客戶滿意度。但每次主推的幾款方案一定是我們深刻思考,且令人興奮的。雖然這樣很危險(往往客戶難以接受),但這才是我們最真誠,最用心的致敬。
但這么多年來,也很幸運地遇到了一些欣賞我們,并真誠與我們相處的客戶。當我們需要支持時,堅定的成為我們的盟友,真誠地給予建議,坦誠地和我們談論創作的靈感,并分享公司的規定或老板的喜好對創意的束縛。雖然他們的主要責任是確保細節正確及按時完成任務,但不會趾高氣昂地發號施令,爭分多秒,讓我們無條件服從他們的主意(通常毫無創意可言)。他們會探索如何突破規則,給設計團隊更多自由空間,主動了解作品背后的想法和信念,并支持那些突破常規的創意,同時給出建議保證符合公司的要求。他們沒有局限自己的已有認知,而是和我們積極探索新的可能,并總在嘗試激發團隊的創造力,同時達到或超越既定目標。這種非傳統做法,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,雖然很冒險,但卻保持了創新精神。
公司內部與外部創意公司產生沖突,這是正常且不可避免的。但這不是孰對孰錯的單選題。作為商人,需要邏輯和理性的語言,證明選擇的合理性,從而獲得公司決策層的一致認可。但單一看待事物的方式確定是你想要的嗎?當你決定尋找外部創意團隊時,其實已經表明你們需要更多的角度。設計從來不是絕對的理性或者絕對的感性。我們始終保持著虔誠的心,愿意和每一位客戶去積極探索。
我們時刻提醒自己,要對自己每一個作品抱持謹慎的態度:它雖然此時打動我們,但它還能更好嗎?
同樣,對于每一個需求外部團隊的公司而言,你選擇的“安全合理”的結果,它雖然符合你的要求,但它還能更好嗎?創意團隊的非常規方案就一定不合適嗎?
沒有什么是固定不變的,關于美學和品位的觀念也是不斷變化的。同理,“規則”也不是固定的。顛覆慣例不僅在藝術設計領域很重要,對于面向消費者的商業也必不可少。消費者的選擇是由渴望和愿望所驅動的,而不是邏輯和條理。放棄固定的期望,我們才能被創意的無限可能打動,為新事物感到興奮。創新的作品能擊中我們,好像我們一直就是在等待它的出現。
這么多年,我們學會了很多,收獲了很多,但我們仍然選擇給與客戶獨特創新的作品,并會在提報中為自己的作品做更多的堅持。我們是設計師,給到每一個客戶用心而不敷衍的設計作品才是我們的責任,我們始終保持自己的專業態度,而不是空留那一絲奉承。
對設計的堅持和初心,讓我們一路走來遇到很多共識者。
未來,愿與更多的你同行……